公务宴请“隐身埋名”,是一种典型的“上有政策、下有对策”。现在舆论基本上都目光向下,对“下有对策”大加鞭笞。这些年来,多少好的政策,就因为“下有对策”搁浅。指责“下有对策”是对的,但还要看到,抵制奢靡之风也得“上有对策”。
“下有对策”说穿了,是一种“钻空子”,而空子是由“上有政策”提供的。许多政策初衷确实很好,但上级可能是过于相信下级的觉悟,在出台之前,并没有仔细考虑执行障碍。用专业的眼光看,一些“上有政策”浑身是洞,只要想找,空子到处都是;而有一些“上有政策”竟然连实施细则都没有。当“上有对策”只是停留在嘴上和纸上,仅仅把实施的希望寄托于道德时,“下有对策”还会意外吗?
现实中,虽然抵制奢靡之风强调得不少,但并没有多少具体明确的细则公布。每天都大量发生着大吃大喝,也并没有见到有多少人因此丢官去职。这在一定程度上,折射出了“上有政策”的问题。有些基层单位感慨,不敢不接待、不能不接待。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矫情,没有一个硬杠杠,“世人皆醉你独醒”,很可能就会变成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”。如同禁止酒驾一样,制度严一点、惩治硬一点,就会成为“合法理由”,可以少接待甚至不接待。
(毛建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