裴矩的佞与诤-山东大学纪检监察网
以史为鉴

裴矩的佞与诤

时间:2013-02-21 09:44:00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
        初唐名臣裴矩以敢于直谏而为人称道。然而,裴矩在隋朝做丞相时,却被人们视为佞臣。
        为什么会这样呢?在《资治通鉴》中司马光说:“古人有言:‘君明臣直’。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,非其性之有变也。君恶闻其过,则诤化为佞;君乐闻真言,则佞化为诤。”这话是说,臣子是直是佞,不是人的本性,关键在君王的态度。君为明君,臣子就直;君为昏君,臣子就佞。这番话既是对裴矩一生行为的揭示,也道出了现实社会的真谛。
        今天,我们一些领导干部觉得下面的同志不愿意讲真话,自己听不到真话。其实,下面讲不讲真话,关键在于上面愿不愿听真话。人们在那些“闻过则怒”的领导面前通常都难以讲真话,觉得没有必要因此而得罪领导,以至影响自己的发展前途。相反,如果领导干部“愿闻其过”、“闻过则喜”,下面的人就敢于讲真话。
        对于“面子文化”较重的中国人来说,选择真理,还是选择面子,的确是对干部政治素养和思想作风的考验。换言之,一个领导干部,如果真心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着想,那么,就会听得进真话,容得下质疑,受得了反诘。反之,如果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,就容不下别人的直言和建议,甚至觉得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。
        在这个问题上,毛泽东同志讲得再清楚不过了,早在延安时期,他就说,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,所以,如果我们有缺点,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。我们的领导干部本是人民的公仆,服务于人民,一切工作以群众满意为标准,如此,还有什么怕别人批评的呢?
        其实,一个人的面子和尊严,并不是来自于刻意的呵护,而是来自于谦逊和包容。一个领导干部能广泛听取群众意见,能集思广益,汲取民智,即使面对群众错误的指责也能包容,人们就会称赞他有胸怀、有雅量、有气度。反之,听一点赞扬就笑,听一点意见就恼,这样的领导干部,即使部属和群众当面都迎合你,背后还是免不了有闲言碎语,并不能真正树立威信。(朱书民)

 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